意绵绵珠宝资讯 打造中国珠宝第一品牌
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|网站地图
焦点栏目: 翡翠分类 珠宝鉴定 翡翠文化 翡翠品牌 翡翠鉴定

儒道学:君子比德于玉 使美玉“天工开物”

2010年12月17日 13:12:07 作者:翡翠专家 来源:互联网

儒道学:君子比德于玉  使美玉“天工开物”

    对待玉的态度,每个时期都不一样。在儒家传统以前,人们对玉的认识我们只能推测,比方有“工具说”、“兵器说”等,即把玉看成是石器时代文明的成果,

从材质硬、韧等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;另有一说,是把玉看成上古时代巫觋与神灵沟通的工具,这个说法悠久而深入人心,但很难用现代科学来证明。


    道家认为,“圣人被褐怀玉”,意思是说,穿着朴素,但怀揣美玉。这个境界,既不是物质的,也不是精神的,而是人玉合一的。

它强调了玉的品质,薄外而厚内。玉是有属性的,而人是要有收获的。所谓收获,就是得到什么。德者,得也。因此,道家并不把“德”看成是西方伦理道德中的道德。


    人要有什么收获呢?人天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赋予了什么,就是天赋,而行走这个世界,便是在天赋的基础上获得后天的东西,以此来完善自我的属性。


   “圣人被褐怀玉”,讲的是人应守住自己的天赋,不要迷失。而在一般情况下,人们穿金戴银,却往往丢失了怀揣的美玉。


    儒家认为,玉既是完美天赋的象征,那么人就应该依照它的属性来完善自我,即“君子比德于玉”。儒与道都认识到玉的完美,不同的是,后者更强调后天的努力,

要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(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),尽善尽美,“玉不琢不成器”。这个观点放大了人工的作用,起点是师法自然,但结果或者就偏颇到人大于自然,大于神。


    同时,儒家把君子比作美玉,本并不错,而且也是从属性和收获的角度来界定“德”的,但后来竟然把人的修饰看得过重了,便逐渐生出了“道学”的虚假面目,与初衷背离甚远。这点,跟今天有些人炒作工而忽视料是一样的。


    和田玉的最大特点就是质地完美,所以,琢磨和田玉最重要的是保留和体现玉质,清以来的那些虫蛀鼠咬的雕工是毁灭性的,绝没有任何艺术价值的。

 
    与其这样,倒不如抛开今天的所谓文化内涵与大师工艺,让美玉“天工开物”。

如需转载意绵绵的文章,请声明文章来源并添加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