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|网站地图
焦点栏目: 翡翠分类 珠宝鉴定 翡翠文化 翡翠品牌 翡翠鉴定

爆幕:玉器零售商的三种忽悠术

2010年12月17日 14:12:39 作者:Emily 来源:意绵绵珠宝 我要评论()

忽悠术一一句“玉无价”钩住消费者

对于廖先生所说的潜规则,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所言非虚。在长沙许多珠宝专柜里,翡翠玉石标价真不低,数千上万、甚至几十万的都比比皆是,几乎就没有千元以下的货品。

近日,在长沙一家珠宝柜台,当记者表示“标价太高恐怕消费不起”时,售货员表示,柜台中的商品标有“一口价”字样的,就按标价销售,而其余的均可以打二折。 如果真心想买的话,售货员表示可以请示公司,最高可以打到1.5折。

明明可低价销售,为什么还要标出高得离谱的价格?对此廖建解释说,商家用打折促销来迷惑消费者。例如一件玉石商品市价2000元,商家标价30000元然后打一折,按3000元的价格成交后,商家还可以多赚1000块。

“‘玉无价’往往是商家高价卖翡翠玉石的借口,因为翡翠玉石不能像黄金、白金那样通过商品的成色、做工、款式来直接衡量其价值,就让商家有漏洞可钻。而且,近几年珠宝市场流行的说法是‘行内有价行外无价’,所谓行外无价就是很多商家借着外行消费者不了解翡翠行情,更不懂货色而随意定价,然后再打极高的折扣来吸引消费者。”

廖建还说,玉石市场上“老手”和“外行人”是很容易辨别出来的,三句两句话之后就可以得出结论。语言战术更多的是针对外行人用的,因为他们对于玉石行业的了解不是很多,也不会很深。“说白了,他们比较容易上钩”。

“玉石行业里用得最为普遍的一句话就是‘黄金有价玉无价’,往往销售员就是从字面上去解读这一句话,吹得天花乱坠,从他们的口里玉制品就成为了无价之宝,消费者一旦购买就成为了坐拥无价之宝的人了。”廖建表示。

忽悠术二A货保真证书最具杀伤力

一旦消费者被销售员“忽悠”得昏头昏脑,半怀疑半想买的时候,销售方就会看准时机加一把火,向消费者出具权威机构的认证证书,以保证自己所卖的东西是真玉。而实际上,证书只能保证是玉石,价钱和品质则离价格还有很大的差距。

“消费者往往只在乎真假,而不知道玉还有贵贱之分。”廖建告诉记者,“商家一般都会信誓旦旦的保证,如果出售的是假货愿意十倍甚至按更高的价格进行赔偿,原因就在于他们吃定了消费者是外行对于玉石不是很了解,卖的不一定是假货,确实是玉。但是玉也有好坏不是?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呀。”

而商家打消消费者疑虑心理的杀手锏是,适时出示权威鉴定机构开具的证书。对于权威机构的认证,消费者往往是深信不疑的,看到打着钢印的证书上面赫然写着“翡翠”、“A货”之类的字样,消费者的顾虑往往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。

廖建介绍,这个看似可以打消消费者所有疑虑的证书,并非是“万能”,因为证书只能保证产品是玉石,并不能够衡量一件玉器的真实价值。也就是说,商家“出具的证书可以确保你买的是一块玉而不是玻璃,但是不能够证明这块玉的价格能够达到销售者开出的价钱”。

忽悠术三在名称上玩“猫腻”

除了以上“战术”外,玉石在名称上玩“猫腻”也是比较常见的。

据廖先生透露,宝玉石名称中“猫腻”主要有4类:

1、含糊统称,如将翡翠、黄晶、橄榄石等统称为“玉”或“玉石”,却不标明产品的实际材质;

2、擅用“行话”,如将绿幽灵、太阳石等商业名称或“行话”用于产品标识,让消费者难以辨别;

3、故意缺漏,如18K金镶嵌戒指,不标明所镶嵌宝石的名称,而不同宝玉石的价格差异悬殊;

4、以产地命名。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规定,除“和田玉”外,一般珠宝饰品不能以产地命名,但目前市场上所谓的“南洋珍珠”“大溪地黑珍珠”等屡见不鲜。

如需转载意绵绵的文章,请声明文章来源并添加原文链接